心靈詭計.jpg

夏洛克.福爾摩斯不愧是偵探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從作者催生至今將屆130年,仍有許多後代作家或有興趣者為其寫評論、致敬作等。《心靈詭計》為福爾摩斯誕生120週年紀念,改編電影《福爾摩斯先生》預計於近日上映,少了約翰.華生的加持,這個93歲的老人家魅力何在?

原以為這部是福爾摩斯系列的續作,但我們從書中窺見這名世紀偉大的偵探老態龍鍾又年老嗜睡、輕微失智的模樣,完全出乎意料,身為粉絲,或許不免揪心。甚至作者從原著中華生的描述轉到福爾摩斯本人,把神格化的偵探降轉為一般人,而且刻意澄清,切割一些同人作喜歡把福爾摩斯和華生寫成超友誼的情感糾葛。

書中共設計三大支線:一則是現實生活中,福爾摩斯和管家的小朋友羅傑養蜂生活的樣貌;二為前往日本與梅崎碰面,對方提出自己父親是否定居歐洲的謎團;三為作中作,由福爾摩斯書寫的玻璃琴師之事,主要處理凱勒太太失蹤案件。原以為作者有意圖將福爾摩斯從有限定區域的歐洲偵探擴大為世界偵探,不過細讀似乎無此企圖,從頭到尾真正有貫串的,還是延續原著中提及退休後養蜂的情節。

(涉及劇情,防雷裝置)福爾摩斯為了玻璃琴師的事件,與凱勒先生見面時的觀察和描述,的確給予讀者驚豔感,那就是重現《血字的研究》中,初次和華生會面的經典橋段。然而前往日本,和梅崎見面、判斷家中的管家和手足那段,可能是年紀過大或國籍不同而推斷錯誤,著實打了福爾摩斯一巴掌。又或者在花園內遇到一名女人抱著已死的嬰兒,期待他展現聰明睿智,結果卻令人失望,透過警探之口,我們知道福爾摩斯已知的資訊是親口問來的。有趣的是,前者是由福爾摩斯「創作」過往的回憶,後面所寫情節以書中設定而言,都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符合礙於讀者喜好,偵探推理失敗的故事被隱藏檯面之下之說,另外呼應福爾摩斯言談中所說「我無法讓約翰了解演繹法和歸納法的基本差別,所以就不再嘗試,也不再看他利用事實編造出來的版本,因為那些不精確地描述讓我受不了」,然而當他實際創作自身故事時,也才體認華生書寫故事的不易。此外,作者還摧毀了我們所認知的偵探戴獵帽和抽大菸斗的形象,表明那只是作家的加油添醋。

部分情節與原著有關,找尋共通點亦是閱讀此書的樂趣,只是由於福爾摩斯的年紀實在太大,除了感慨記憶力喪失需要蜂王乳和頻頻入睡,對於他所熟識的親朋好友一一離去不免心生感傷,邏輯和理性至上的福爾摩斯在年紀的增長後多了好多人味,譬如福爾摩斯中的兄長麥考夫、房東哈德森太太、善良的華生醫生的逝去,交代了這些原著中登場人物的後事。

(劇情雷,閱讀請反白)福爾摩斯在原著中只心儀艾琳.艾德勒一人,但此書卻描述他對凱勒太太或其他女人的情感和觀察的角度,作品中把他凡人化,也像是寫了福爾摩斯的稗官野史。所有和福爾摩斯有關的人皆不免死去,三個案件都和蜜蜂有關,如凱勒太太、羅傑、梅崎老爸,而若要說是他是老入蜜蜂所喜愛的花叢,沾染粉味,也許蜜蜂的隱喻,駁斥了偵探不近女色,更指涉福爾摩斯才是背後那隻釀造悲劇的胡蜂啊。

資料:米契.柯林著、李淑珺譯:《心靈詭計》(台北:時報,2015814日初版二刷)

arrow
arrow

    余小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